香港風之后。李麗珊
說起蒙特內哥羅(Republika Crna Gora),大概沒有幾個人聽過這個國家,不過蒙特內哥羅的意思是“黑色的山”,因此過去有人翻成「黑山共和國」,可能就稍微有點印象了,但還是搞不清楚這是什麼國家,我也搞不清楚,會提起蒙國,是因為我看了奧運女子手球金牌戰,令我非常訝異竟然是蒙國與挪威爭奪金牌,我絕對沒有看蒙國沒有的意思,只是這個國家面積大約台灣的1/3,人口不到70萬人,差不多就等於中永和人口加起來,這個從前南斯拉夫聯邦獨立出來的蕞爾小國竟然有辦法培植出一支能夠爭奪奧運金牌的團隊球隊?
奧運百年以來已經形成一種模式,奧運既然是金牌爭奪戰,足球一隊上場11人,廝殺個90分鐘,才掙得一面金牌,個人單項,上場比畫個幾分鐘,照樣是金牌一面,柔道還可能更快,只要一勝就獲勝,更有可能開賽幾秒鐘金牌就落袋,沒有小國養得起大球隊,於是都不約而同朝個人單項發展,能夠在奧運場上看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國家躋身團隊金牌戰,真是令人驚豔,她們全場緊咬挪威,直到最後一分鐘才以3分飲恨,球員難掩失望,但是看到頒獎時球員還是相當開心,我也很替她們高興。
牙買加該不會有人沒聽過吧,這個加勒比海小國,面積甚至比蒙國還小,人口因為地處熱帶,大約等於大台北人口,接近300萬吧,這個國家的奧運成績會令我們體育官員汗顏,他們歷年已經奪得近70面奧運獎牌,其中金牌無數,光是計算從04雅典以來的三屆奧運,就奪得12面金牌,這個窮小國非常務實,他們自知玩不起團隊及需要昂貴投資的運動,只好充分運用祖先遺傳的天賦異秉,全力投入短跑的鑽研,他們所有的獎牌,幾乎全部是短跑所貢獻,他們也許還稱不上體育大國,但是他們絕對有在特定的領域上,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片天。
我們實在不必酸葡萄的說,發展體育的目的是強身強國,不是在奧運奪牌,人家小國都知道,既然參加了,總不能每四年都陪人家公子讀書,總要拿出一點像樣的東西,連在體育上我們過去不放在眼裡的香港,都比我們還早獲得第一面金牌,這面金牌可不是中國運動員移籍香港奪得的什麼桌球羽球,而是貨真價實的 made in hongkong, 96亞特蘭大奧運,香港人“風之后”李麗珊勇奪東方人並不擅長的風浪板金牌,她奪獎後激動的說出:「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成為傳頌一時的名句。
當然對每個運動員來說,參加奧運各有不同的人生價值,有人能夠踏上奧運殿堂,就已經圓了人生美夢,有人在追尋自我的突破,但是對於國家來說,奧運本來就政治戰場的延伸,既然上場了,就是要竭盡所能,展現出國家最高的水準,獲勝大家共享榮耀,敗戰至少贏得尊敬,窮國小國都能夠識時務的衡量自身條件,找出屬於自己的領域空間登上頂端,不是垃圾的香港運動員,照樣可以力爭金牌,我們有全世界最富有的執政黨,我們有鑽石級的訓練環境待遇,我們卻只能拿出比垃圾好一點的成績,這種國家,居然還找不到可以負責的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