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的假日照例的是車水馬龍,人聲沸騰,好幾年來由於捷運的通車、老街的細心規劃,漁人碼頭的觀光景點,加上學府薈萃以及老淡水原本就是北台灣的水陸老門戶,使得如今的淡水已經是北台灣著名的小鎮觀光重要據點,其實台灣的許多老城鄉可以透過重新包裝美化,讓地方經濟能夠浴火重生,內灣、北埔、南庄、平溪、九份金瓜石….,都是透過美化的設計及專業的行銷手法之後,地方才逐漸的活絡,前幾天新聞提到,台中新社鄉農民,經過不斷的努力,將好幾 十公頃 的土地規劃為花海的壯闊景觀,不讓北海道的富良野專美於前,一個假日可以湧進數萬遊客,可見事在人為,台灣這塊美麗的土地,多的是無窮的機會。
而在淡水熱鬧的街頭,我選擇一條人煙稀少的小徑,走過捷運站,走過紅毛城,幾秒鐘的車程後,往右手邊淡水高爾夫球場的道路上就可以看到滬尾砲台的指標,砲台與忠烈祠比鄰,靠著一條綠色小徑相通,小徑旁有一家典雅的田園小咖啡館,這種小咖啡館現在在台灣相當的流行,在旅途中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咖啡館小坐片刻,咖啡的香醇與否其實已在其次,圖的是短暫的寧靜享受,車子可以停在忠烈祠前,我選擇砲台先行探訪,20元的入場門票,恐怕連清潔都不夠支應,何況還要對這二級古蹟的維護保養,入口處厚實的城牆,劉銘傳題字的“北門鎖鑰”仍然高掛,斑駁的訴說古戰場的點滴。
砲台建於1886年,因此據說沒有正式的作戰記錄,因此可以保存完整,1895後日本接收台灣,轉變成日軍的砲兵教練場,砲台是一個口字形的古堡佈陣,砲座在面海的方向,古砲已經不存在,只剩下砲台基地,基地可以與城堡相通,城堡上方已是綠蔭扶疏,通氣孔仍然留存,城堡裡是士兵們的生活空間以及指揮所,裡面保存一些古文物的展示空間,由於標示禁止攝影,因此我也沒有留下記錄,城牆高約7公尺,由於沒有特別的防護,加上海風吹拂,因此走在牆上還得小心翼翼,砲陣地在城牆的高處,基座痕跡猶在,牆上儲存砲彈的空間依舊,依大小判斷,顯然也是一種古巨砲,不過城牆厚約4公尺,想必當年敵方的砲火也無法穿透吧,北門鎖鑰、固若金湯,自是名不虛傳。
古堡巡禮一番後,循著來時的綠色咖啡小徑來到忠烈祠,忠烈祠原本也是日本神社的舊址,但是如今神社的殘跡已不復見,這與桃園忠烈祠仍然保持神社古樸的風貌不同,黃色的琉璃瓦,白色的牆柱,典型的中國宮殿建築,發不出什麼思古幽情,不過由於周遭相當的寧靜,加上有著漂亮的草坪空間,黃昏時分帶著小狗來這裡散步氣氛相當的不錯,坐在台階草地上,享受一段悠閒的午後,入夜之後,可以到漁人碼頭來一客燭光夜景晚餐,也可以到淡水老街品嚐各色小吃,生活其實沒什麼大學問,上等的享受就是如此簡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