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一直以來沒有什麼真正的大型公園,雖然許多不小的公園已經好幾十年了,但是在我的心中一直沒有把它們當成真正的公園,新公園夠老吧,早期我們常常也在晚上牽著別人的小手流連過,公園側門口的酸梅湯不知是否依舊,中正廟與國父紀念館不知是否能稱為公園,總覺得它們與民眾似乎有段距離,我想了很久怎會與人民如此隔閡,後來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公園都圍著一道冷冰冰的圍牆,新公園也許離禁區太近,而中正廟與國父紀念館根本就是統治者的圖騰,與民眾保持距離是理所當然的。
印象中台北市第一個綠地公園是青年公園,這個位在南機場的公園,改建前是一個高爾夫球場,難怪有一大片綠地,周邊在日治時代曾經是機場,更早也許稱為馬場町,是槍決人犯的地方,當時改為青年公園還頗為轟動,裡面有游泳池是我學生時間經常造訪的地方,不過畢竟交通不便加上還是有一道圍牆的隔離,因此後來也少去了,但是青年公園的綠地改變了台北人的觀念,綠地與花草樹木才是公園的真正主角,統治者的圖騰或銅像根本不應該在公園存在。
七號公園與林森公園(14、15號)算是台北市新時代公園的典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兩座公園在開闢前的破壞階段都曾經歷經一番波折,這兩座公園終於拿掉了圍牆,真正的走入市井小民的生活,都擁有大遍的綠地,都可以在清晨嗅到泥土上的花草芳香,我偶爾到一個國家,都盡量會抽空到他們的公園拜訪一番,印象最深刻的是慕尼黑的英國花園,花草樹木流水固然令我印象深刻,但因為去的是七月,草地上一眼望去竟然是赤條條的歐洲人在享受他們午後的陽光,基於禮貌我沒有留下照片,只是不知道台北公園的草地什麼時候才能有這種畫面。
從30多年前念大學開始以來,幾乎大半輩子在南京東路沿線鬼混,一段二段三段都曾經駐足過,一段的林森公園舊址,早期是極樂殯儀館,現在殯儀館的位置大約就是岳飛躍馬銅像的地方,再過去就是火葬場,曾經在那個位置送走老爸,日本總督明石的墓碑也座落在公園,而今天的公園已經綠意盎然,雖然許多的樹木看來還在幼年,不過已經可以想像十年百年之後,卓壯樹木的綠蔭將會給台北人難得的休閒。
照片裡的公司我曾經待過↓
公園旁的精品店↓
我在這裡喝咖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