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1995年中我還在一個集團事業兼看有關進口商品的部門,主要代理歐美的高級建材,我的直屬老板是集團大老板的女兒,她平時就對一些消費精品非常有興趣,我也不時幫忙收集資料,一次翻到了一本國外的休閒雜誌,報導了有關以特殊材質製成的休閒衣與休閒鞋,這種叫Gore-Tex的材質可以完全的防風防水而且還可以透氣,但看起來就像一般的休閒服而不像雨衣,價格也不便宜,我開始感到有興趣並在台灣找相關的商品,也買了一些自己體驗,次年一月剛好要到歐洲拜訪廠商正可以測試產品的功能,記得在零下8度氣溫下站在科隆大教堂廣場中央,寒風刺耳,但我只感覺寒風在我身旁呼嘯而過,完全無法滲透我的衣服,冰冷天氣的活動最重要是腳部的保暖,我穿上同樣材質的鞋子但只配上薄薄的免洗棉襪,就這樣在歐洲十天甚至到了瑞典,完全沒有冰冷不適的感覺,這個產品至少通過了自己第一次的考驗。
回來之後我開始著手進行投入這個事業的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study),並尋找廠商與產品,而為產品定位(positioning)的考量,我以國外產品為主,並不是說國產品不好,其實很多名牌都是台灣廠商代工的,主要原因是國外品牌已有現成的國際形象與定位在通路的推廣上較為有利,然後計劃8月到幕尼黑看展正式與廠商接觸,全世界最大的體育休閒產品展之一就是慕尼黑的ISPO展,每年2及8月舉辦,一次20幾個館同時有數百家廠商,一天根本看不完,因此事前要計畫看展的重點,到了會場各廠商使出渾身解數會讓你眼花撩亂,這時就要看你對產品的敏銳感覺了,選幾家廠商深入的交談,型錄的蒐集與產品拍照都不可免,然後懷抱憧憬揹滿行囊的回來。
整個可行性分析的結果我們認為可以做,於是開始撰寫事業計劃中英版本,英文版是給國外看的,經過幾次的溝通評估與篩選,我們選定了兩家法國廠商,並決定成立新的公司,由集團內兩位老板級的人物和我三人合資成立,資本額不到一千萬,我是最小的股東但負責全部的經營,集團不作任何財務支援,我也正式離開了任職16年之久的公司,我們租間小公寓籌劃公司登記與未來的事業經營,我頓時開始感到有點後悔,好好穩定工作不幹,搞新事業對我而言並不陌生,但過去大公司可以分工,但現在一切自己來,職都辭了,只有背水一戰以「校長兼敲鐘」的精神拼了。
搞進口精品一定要有通路,我們決定第一家門市自己經營作為旗艦店(flagship),我們沒人有開店的經驗,只有憑著自己的認知與不斷參觀國內外相關的店舖作為參考,店址的選擇最重要,我參與過便利商店的籌劃學過一點日本人地點選擇的原則,但這個題目很大且商品別不同選址技巧也不同,有機會再詳細討論。
選好了店址,開始請人規劃整體設計,我們過去經營進口建材,因此室內設計還頗有涉獵,由於銷售的是法國商品我們要創造出法國的感覺,我刻意把中庭規劃成咖啡區,咖啡區的牆面設計成畫廊,可以辦小畫展或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還設計一個吧台、一座漂亮的酒架,旁邊牆壁再以原木設計一個壁爐座,裡面放置一個真正的壁爐,在台灣店舖內有咖啡座不是創舉,但有真正的壁爐我從未見過,壁爐是我們以前從美國進口的商品,當然店舖空間內不方便燒木材,因此我們選擇燒瓦斯的壁爐,整個規劃好之後,我們把事業計劃連同店舖的設計圖與彩色透視圖帶到法國請他們提供意見,沒料到法國人看了大為激賞,試想在壁爐淡淡的火燄邊,一邊啜飲著咖啡紅酒,一邊在店內慢慢的選購商品,而且咖啡紅酒點心全部免費招待,這種感覺連法國也沒有,如此與法國廠商的合作就順利的定案了。
到此為止進行的工作都還有點浪漫,但接著要做的事可就非常現實了,與廠商採購進口的作業配合、裝潢工程的進行、商品物流的規劃、財務的規劃、組織人事的設計、店舖經營制度與經銷通路制度的設計等等,這些都做過但現在要獨立完成確實要絞盡腦汁,我個人給大家的建議是,上面所談的工作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財務規劃一定要做,至少要做損益平衡分析與三~五年的資金計劃 (cash flow),做損益平衡分析是要了解這個店要做多少、以及多久才能打平 (break even),做資金計劃是要評估在到達損益平衡之前你能撐多久,或者評估須不須要投入後續資金與借款,我看過很多店舖經營生意都不錯但最後都死在財務上,這點不可不慎。損益平衡分析與資金計劃的作法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學過財務或會計的人都懂的。
幾個臭皮匠就這樣把店給開張了,我們規定第一年全公司任何人都要輪班當店員,辦公室也搬到店舖的樓上,記得剛開始客人進來時我們還有點膽卻不知如何應對,但一回生二回熟,我們把客人當朋友般親切接待,加上店裡的咖啡座往往能吸引留住客人,客人熟了不時也會自己準備咖啡豆來店裡研磨甚至帶酒來共飲,店的地點並不在鬧區,客人其實不多,但客人的年齡層約集中在30~50歲,消費能力相當不錯,客人也笑著說這裡大概是水準最高的「店員」了,我們幾個人合起來,國、台、客、廣、英、日、法文都可以通,因此外國客人也不少,尤其是日本人,因為我們調查過這個品牌台灣平均售價約日本的75折。就這樣經營兩年之後達到了損益平衡,也成立了新點,目前每月都有小盈,但我們都很清楚除非繼續在全國設點,否則要賺大錢是很難的。
然而在去年初另外股份最大的股東想要接手經營,衡量之下我決定再恢復成為上班族,雖然有點不捨但至少減少了許多的經營壓力,如今我還常利用下班回家的時間到店裡喝咖啡,見見老客人,重溫當店員的甘苦時光,也俟機找尋下一次創業的機會。
拉扯了一堆,還是整理一下開店的步驟綱要,無法談細節,否則要寫本書了,另外這只是個人意見與經驗,參考就好,歡迎指正。
阿春開店十大準則:
一、 產品與定位 1. 沒產品就不要開店了。 2. 不要以為你的客人0~99歲都有。 二、 地點選擇 法國人說開店成功要素有三1.location 2.location 3.location. 三、 財務規劃 1. 損益平衡分析—你要做多少或你要做多久才能打平。 2. 3~5年資金計劃—在到達損益平衡之前,你是否還活著? 3. 建立嚴謹的財務會計制度---別忘了該收的錢,該付的錢改天再說。 四、 物流計劃 怎麼採購、怎麼存放、怎麼銷貨、怎麼補貨。 五、 組織人事 要做多少事、要用多少人。 六、 行銷通路 你怎麼賣?誰幫你賣? 七、 廣告宣傳 人家怎麼知道你在那裡?在幹什麼? 八、 教育訓練 沒人天生什麼都會。 九、 敦親睦鄰 善待你的鄰居,至少不要扯你後腿。 十、 開店精神 服務業成功的最後條件:放下身段、親切服務。
|